close

既然最近的不動產買氣銳減,凱飛也落得閒閒沒事做,閒暇之餘就研究起建設公司的經營模式,雖然讀者可能不是很感興趣,但是一家建設公司的好壞從細節可以嗅出端倪,大家有看過sway大的黑心建商的告白嗎?凱飛認為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。

一家建設公司在經營管理上,必須先擬定年度營運計畫,才能知道該買多少地跟推案金額,接著由開發部評估購入土地(建設公司非常仰賴仲人,仲人荷包也滿滿),這時間台北精華區有土地真的是王者,建設公司都不得不跪著求地主賣土地(沒這麼誇張啦),但是地主真的是很邱,尤其是田僑仔,地多錢多,根本不急著賣土地。圖片1

折騰一番後,上層決定買進土地後,可以分為2種情況,一是養地,以前都做停車場使用,今年開始地價稅已經沒有優惠了(但是增值空間通常會超過地價稅的持有成本,所以建商還是會囤)二是著手一連串的產品規劃設計,同時準備申請建照,準備推案。

通常,土地購入跟建照核准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(遠雄大巨蛋是例外中的例外),在這之間建商開始尋找代銷公司合作(有些大公司會選擇自建自售,也會有自己的營造廠,一條龍生產作業)

若是委託代銷公司銷售,一旦產品定位完成後,就會開始搭建接待中心(不要小看接待中心,有些大案子甚至花上億搭建),說真的很浪費,不過對於預售屋來說,接待中心就是未來藍圖的預想,但是完工後常發生糾紛,也是購買預售屋的最大風險之一。

通常,建照核准後才能正式簽約銷售(據說今年過年,因為林口某案還沒拿到建照就大肆廣告,政府不爽就決定研擬奢侈稅),如果還在等待建照的同時,會先進入所謂的潛銷期,這期間只能收預收款或是訂金,不能簽約。

通常公開銷售期會是3~6個月,但是建照開工還可以展期,所以會看到很多賣不好的案子銷售很久,等到了展期這招無效了,就必須要動工,很多案子成屋後繼續賣就是因為沒有完銷(千萬不要相信尊貴保留戶這類的話術,就是賣不掉的庫存!!)

凱飛建議要買預售屋的自住型消費者可以多比較,除非你是投資客,絕對不要只看一間就決定,尤其要看同等級的建案,比較建材設備的等級(國產跟國外品牌、有無贈送冰箱、冷氣跟洗衣機等)跟區位發展(捷運、重大建設、就業性、生活機能)的潛力,還要看建商是否提供保固,看是有年期限制或是永久保固,雖然會反映在售價上,最近已經反轉成買方市場了,同等級的產品值得反覆比較,再決定。

arrow
arrow

    凱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